Logo

文章分享

到底需不需要去接受語言治療呢?孩子語言好像比其他同齡孩子來得慢

到底需不需要去接受語言治療呢?孩子語言好像比其他同齡孩子來得慢
真的會像旁人所說的
「沒關係,孩子慢慢長大就會好」??
 
老一輩也許會說,
「他爸爸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還不是好好的…」(小時候真的是這樣嗎?我是忘記我自己小時候是怎樣了…)
 
父母就會想,
「如果現在不接受治療,跟其他孩子會不會落差越多…」
 
爸爸媽媽們的擔心,在每次來評估時,都在提醒著我們要提供更客觀全面的資訊,及早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從統計學、醫學、兒童發展學等各種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瞭解到雖然語言發展有個體上的差異,但是某些孩子在語言學習上真的是會出現顯著的困難,需要進一步專業的協助,因此我們需要客觀參考標準來評定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簡單提供語言發展指標給家長們參考 (參考自台灣聽語學會):
 
🌟 一歲到一歲半
1.會使用搖頭點頭回應問題,開始模仿大人說的語詞
2.會有第一個字詞出現
3.會使用手指指物
 
🌟 一歲半到二歲
1.會遵從簡單指令,例如衛生紙拿去丟
2.會說出至少一種片語,例如媽媽抱抱
3.至少可理解50種日常生活中的詞彙
 
🌟 兩歲到三歲
1.可以理解簡單問句,自己也會使用,例如這甚麼?媽媽呢
2.開始與大人聊天,也會主動開啟話題
3.理解代名詞及常見的形容詞,例如你我他、大小
 
🌟 三歲到四歲
1.喜歡問問題,例如這是甚麼?為甚麼?
2.說話句子越來越長,越來越清楚,複雜度也提高
3.開始有時間觀念,能了解現在、等一下
 
🌟四歲到五歲
1.聽懂短篇故事,並且可以回答相關問題
2.開始會用口語描述事情、編故事
3.可以理解被動的句子
 
🌟 五歲到六歲
1.可以理解抽象詞彙,例如便宜、浪費
2.發音錯誤少,幾乎沒有構音錯誤出現
3.故事結構更完整
 
當瞭解一般孩子的語言發展,再加上平常的觀察,不難發現孩子的語言是否遲緩。
 
其他相關的表現也要注意喔!包括:
 
❤️1.溝通上的問題:
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除了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說不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外,也可能有語言理解困難的情況,不知道別人在說甚麼。
 
❤️2.互動情緒上的問題:
語言是互動溝通的工具,舉凡社交互動、情感交流以及訊息傳遞都跟語言有密切關係,所以當語言能力出現問題或是落後的孩子,常常會給別人一個愛生氣,不守規矩、不合群,自我意識高,不聽話或者答非所問等行為上的問題。
 
嚴重語言遲緩的孩子很容易從說話溝通看的出來,輕微語言遲緩的孩子往往都表現到互動的狀況上。
 
語言遲緩在早期就可以進行介入,且在年紀越小時介入越早發展起來,對於日後的表現越能得到幫助,因為這個階段大腦神經正處於發展階段,當孩子出現語言遲緩或是疑似語言遲緩的情況,及早確定原因,減少與其他孩子落差,用最適合孩子的介入模式以及專業間的合作,讓孩子從根本上得到幫助,在可以得到最大進步的時期,幫助孩子成長,將大幅減少孩子長大後的為了追上別人學習以及與他人社交互動所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
 
當我們懷疑孩子語言遲緩時,正在猶豫該不該進行治療時,先帶孩子去做語言評估,評估對爸媽來說是更加了解孩子的機會,了解孩子的發展是否有追上同儕、了解孩子的優勢能力、了解如何跟孩子相處,以及最重要的事了解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專業上的幫助。
 
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次契機,正視孩子的需求以及困難,縮小與同儕的落差,將時間運用發展更多不同的領域能力上,協助孩子能夠融入社會,發展出穩定的社交互動模式,透過語言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訊息交換,以利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