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章分享

哭著,哭著……..就吐了!-----表達真的那麼重要嗎?

哭著,哭著……..就吐了!-----表達真的那麼重要嗎?
 
孩子透過哭鬧來表達自身目的狀況真的不勝枚舉,哭到吐的孩子—也真不少!
 
宸宸從一歲多開始常常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要求,
不論是喜歡的(玩具,糖果……)要不到,
或是不喜歡的(吃飯,洗澡….)推不掉,
只要不順他的意,哭著哭著,就吐了…🤮
 
到了三歲,家人覺得宸宸好像都聽得懂,但始終沒有任何口語表達的能力,覺得不太對勁!來這裡進行語言評估,想了解孩子的狀況。
經過一連串的評估測試,發現….
 
前期過程因為玩具的吸引大致順暢,但最後,只見到孩子眼神示意媽媽,似乎想要玩具,媽媽搖頭,結果「哭著哭著就吐了」也就真實上演了…
 
宸宸在不僅在口語表達上出現落後,溝通不利連帶造成她在與家人或他人互動上出現困難!
 
爾後,雖建立起關係,持續著語言課程,因為拿不到,仍不時會有哭到吐的狀況,歸納集結現階段引發哭的原因,不外乎….
1. 想要爸媽的關注的時候
2. 被拒絕的時候
3. 做不好的時候
 
與家長討論一個良好的因應策略
除了在宸宸哭的時候,減少繁瑣的問答,肢體安撫或轉移注意冷靜後,雖然還是吐了,但在停下來之時,還是讓其對想要的鼓勵回應,例如想要玩玩具,點頭或搖頭或手勢表示,切記要”慢慢的”進行這些流程。
 
接著,一起去清理穢物和更換衣物。
 
經過2-3次的學習之後,孩子從手勢開始表達自己的需求,隨著口語的增加,也開始用口語來找爸媽幫忙!情緒也不再這樣混亂!
 
終於可以不用再擦地了…😄
 
當孩子無法表達的時候,孩子無法有其他的”表達方式”來跟爸爸媽媽們溝通,就只能透過哭來表示。這時候,減少刺激讓孩子冷靜,接受手勢或肢體的表達,可以減少溝通不利的狀況,同時發現孩子語言遲緩時更要尋求合適管道進行訓練,透過訓練,除了加強語言能力,情緒與互動上也能增進不少!💪💪💪
 
Fullscreen Image